人才数字资产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舆情研究 > 正文

钟山风景区停车费舆情:一个被少数主流媒体“带偏了”的事件

更新时间:2024-10-13 22:54:57点击次数:578次字号:T|T
在这个刚过去的十一长假,有游客抱怨在南京钟山风景区停车7小时被收取停车费217.5元,在短视频上面传播后,引起了网民关注。
一般来说,景区停车费的收取标准,其受认可程度,和游客居住地的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心理接受程度等方面相关,但是景区管理却很难照顾周全,在旅游高峰时段,各地热门景区多采用价格杠杆进行调节。
钟山风景区这个事件,虽然看起来收费的数字挺高的,但是如果考虑到这位游客在这个国家级的热门核心景区停了7个小时,几乎用了一整天时间,一般人就会觉得收费问题不算太突出。
所以事件爆发为热点舆情,并且裹挟了一些愤怒情绪,就显得有些突兀。我们因此在事后进行了复盘,发现事件是在一些主流媒体介入炒作后,才最终爆发为更大的热点舆情事件的,负面情绪变得强烈。总体而言,是个被媒体带节奏“带偏了”的事件。
一、主流媒体“带节奏”使得事件偏离了真相
根据相关长假数据,钟山风景区共接待了153万客流量,其中省外游客占了89%,日均接待客流量超过17万人次,周边5个公共停车场提供了4000个停车位……但是上面这个百万分之一的吐槽,反倒形成了“一叶障目”的传播效果。
从爆料的视频看,这位女性游客大声吐槽的场景被路人拍了下来,视频上网之后,一开始流量并不大,但是随即被一家省外主流媒体关注到,开始了流量操作,手法为,转发视频的时候,配上了字幕,调高了女游客的吐槽声音,声音变得尖利,这有利于刺激网民情绪,推动短视频传播。
重要的是,将游客向交警问询吐槽行为,描述为“报警”行为,并且说警察不管。这样一通操作下来,性质变得严重,出现了强烈的新闻性,成了事件迅速变热的关键拐点。
主流媒体这种偏离了真相的报道,更容易引发网民的愤怒情绪,结果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流量开始爆发。
景区关注到网络舆情后,第一时间通过省级媒体进行了正面发声回应,后续不少媒体进行了转发。由于受到网民的较多关注,对事件的回复登上了热搜。从网民留言统计看,发声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网民评价肯定的、理解的、认可的较多。
在相关央媒已转发相关回应报道,并定性为“合理合规”,且相关报道得到网民普遍认可后,依然有部分主流媒体在不采访、不调查的情况下,坐在家里随意点评,站在道德制高点批评高收费。比如,在转发新闻的时候,更多保留了负面的留言,使得景区受到了更大的压力。
由于媒体报道突出了负面留言中对于收费高的抱怨,我们注意到对于高收费的负面留言,更多来自于中西部地区。这显然凸显了地域的差异,以及消费观念和接受水平的不同。但是不能忽视这个过程中媒体主动引导的因素,一旦强调了高价的问题,必然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媒体的关注重点,影响了网民的思考和关注的方向。
二、事件凸显了今天短视频时代舆情的特点
我们知道,很多短视频是模糊了新闻的关键要素(诸如What、Why、Where、When、Who、How)的,这使得短视频的传播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是屏幕一旦被打上了带有强烈导向色彩的文字,就会成为“指哪打哪”的流量炮弹。
同时,留言区已经成为网民必不可少的浏览内容,其留言的整体情感倾向会强烈影响接下来的留言属性,负面留言就会激发更多的负面留言和负面情绪。网民群体被激发起来的情绪怒火会化作攻击性的武器,给事发地的城市形象、营商环境蒙上阴影。
我们用上面的传播细节的复盘,可以说明在今天新媒体时代尤其是短视频时代,网络舆情出现了如下几个特性:
首先是一些舆情的爆发,仅仅是个情绪传播事件,具有“后真相”时代的全部特征,舆情的爆发和事件真相、是非曲直并无必然的直接的联系,而仅仅和情绪爆发及网络情绪唤起机制相关。钟山风景区这个事件的扩大化,重点并不在于价格本身,而在于特定情境下游客的情绪爆发,并进入短视频的传播,从而产生舆情风险;
再就是,短视频产品更容易被带节奏,成为一种真正的网络舆论武器。只要打上情绪化的文字字幕、保留具有倾向性的留言、以敏感标签挑拨群体性的情绪,就随时可能激发巨大流量,引爆一场短视频重大舆情;
第三就是,无论导致短视频舆情爆发的真相如何、如何导致了“后真相”特征,但是作为被激发、被引导的群体网络情绪,对于事发地的伤害却是实实在在的、确定无疑的,该地的文旅形象、城市形象、营商环境成为潜在的受害者。
三、网络流量炒翻天,景区却没接到一个外地采访电话
发生在钟山风景区的这个事件,可以视作一个典型案例,来证明一些主流媒体单纯追求流量、炒作流量,从而导致严重的舆论后果。
我们还可以继续分析一下,一些传统媒体是如何推动了舆情事件的爆发的,以及其操作手法如何推动了流量的生产。
今天无论是机构媒体还是自媒体,都是陷入流量焦虑状态的,何以解忧?只有热点。任何一个大大小小热点的出现,都会遭到各方流量生产者的分食,而且流量的生产分成了上下游、出现了产业链,出现有利于添油加醋炒作的流量添加剂的生产者、出现了跨国合作等,这就使得舆情的分析,出现了复杂化的趋势。
比如,传统媒体在放假的每一天,都是有编辑值班的,他们需要更新页面、推送网文,一旦当日没有热点,那么任何小事件都会被推到重要版面,成为当天重点推送的文章。而机构媒体具有为自媒体设置当天新闻议题的意见领袖功能,这样就会导致机构媒体和自媒体一拥而上,形成合力,结果把事情搞大。
近年来有些地方的传统主流媒体及其新媒体客户端,出现了一种新的流量操作手法,就是热衷于炒作其他省份和地区的热点事件,用别人的素材,炒自己的菜。
主要操作手法,就是自家眼皮底下出现任何大事小事,都是无视,打死也叫不醒的那种,但是只要邻省某个工地掉了一个锤子,立马就能惊醒,如同安装了地震仪,然后立马转发,或者进行素材加工,以生产流量为最高目标。
这种新闻操作手法,更容易受到影响的就是发达地区的较大城市。因为他们容易出现舆情,容易受到网民的关注。这些城市往往成为上述媒体操作方法的受害者。
主流媒体囿于一些宣传纪律,对于本地的真正新闻保持了沉默,但是他省一旦出现新闻,本地媒体人就会火速进行报道或者炒作,因为流量生产迅速,而且具有政治的安全性。这成为当下一个值得关注的媒体现象。
在钟山风景区收费事件中,最耐人寻味的一点是,网络炒作如火如荼,网络流量淌金流银,但是却没有媒体通过采访,来还原事件的真正真相如何。
这方面的证据就是,事件发生后,除去10月3日当晚景区通过荔枝新闻回应以外,未在各类报道中发现任何一家外地媒体对涉事单位进行采访。报道仅仅是转发,或者对于网络素材的二次加工。
就是说,作为严肃媒体的各地主流媒体,对于事件的报道,也是仅仅流于网络转发和炒作,并进行各种网络加工,反倒对于至关重要的真相和各方说法,放弃了采访。
作为严肃媒体合法合理性的标志,以及公信力和权威性的重要来源的采访行为,在流量目标的冲击下,已经被冲垮了、消失了。
四、传统媒体单纯追求流量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新闻作为公共信息,在当下更容易被一些主流媒体做成跨省报道或者跨区域舆论监督。一旦为了流量而炒作,就会成为流量炸弹。这使得新闻的报道,正在非常罕见地成为地区之间竞争和博弈的割据武器,这是今天一些传统媒体单纯追求流量可能导致的风险后果。
当然,媒体的这种跨地区监督或者跨省监督,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如果本地不能报道真正的新闻,跨省、跨地区也不能报道真正的新闻,将导致媒体真正的死亡,而媒体死亡、新闻消失,社会将变得问题成堆。
但是当下的问题在于,一些报道并非出于新闻初心,而仅仅是出于生产流量,并且常常撩拨人性中的灰暗面,行走在道德伦理的灰色空间,这就使得流量面目及其生产者,面目可疑。这样的可疑流量,就使得跨省报道失去了合理性。这样的报道本身,是一种风险行为,是值得商榷的,乃至需要批评的。从对南京钟山风景区的收费事件的报道看,就出现了这样的乱象。
由于传统主流媒体享有较大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他们这种炒作流量的做法,正在将自己矮化为自媒体和不负责任的媒体,并且影响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从而导致更大的社会后果。
作者简介:燕志华 博士
资深媒体人/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舆情管理顾问
(编辑:网络舆情分析师人才评价)

北京考培基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天创科技大厦

电话01062102099

报名:13520386067


四川考培基地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优博广场

电话:028-87333240


河南考培基地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自然资源大厦

电话:0371-61530113


福建考培基地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高新区兴联大厦

电话:18059236369


新疆考培基地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文化中心规划馆

电话:18199991222


内蒙古考培基地

地址:呼和浩特赛罕区金桥电商产业园

电话:15248127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