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4年搜索热度较高的50个国内AI风险相关舆情案例中,超1/5与AI造谣有关。例如,2025年初西藏日喀则地震发生后,一张头戴彩色毛线帽的小孩被压在废墟下的图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相关视频、图文被大量转发,网友们纷纷表达对孩子的关心。直至1月8日,“地震废墟中戴帽小孩图片是AI生成”冲上微博热搜,人们才发现自己被假新闻欺骗。实际上,早在2024年11月,该图创作者就注明是由AI生成,但地震发生后,图片被大量自媒体转发时,AI生成的附注消失不见,还带上了日喀则地震相关词条和同情文案,发布账号借此赚取流量。同样在2025年1月,美国加州山火肆虐期间,国内社交媒体上流传山火已蔓延到好莱坞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后经证实部分也是AI生成的虚假内容。
AI造谣不仅局限于图片,还包括文本和视频等形式。一些人直接利用AI“无中生有”,根据已有素材或相关提示词生成虚假新闻内容。例如,近期出现的“顶流明星在澳门输了10亿”的谣言,这类谣言通过AI生成后,以逼真的文本形式在网络上传播,引发了大量关注和讨论,对明星的声誉造成了极大损害。同样在2025年2月,某平台出现了一条“瞬间几十条生命是那么脆弱让我们一起祈祷雅安请平安”的信息。经雅安网警调查,发布者利用某平台AI功能生成并发布了这一虚假信息,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AI技术在制造虚假信息方面的便捷性,也揭示了部分人为博取流量而编造谣言的社会问题。此类谣言往往利用公众的同情心和关注热点,迅速传播并引发社会恐慌,对舆情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AI生成内容的语料库来源广泛,包含了全网平台的信息,其中既有权威信源,也有未经证实的自媒体信息。因此,AI聚合生成的内容可能出现虚假谬误信息,乃至价值导向有偏的内容。例如,媒体曾曝光儿童电话手表否认南京大屠杀存在、称中国人最不诚实等事件,这些内容实则源自AI的回答。参考消息报道称,ChatGPT的计算在8%的情况下是错误的,它采取的按步骤解决问题的方法在42%的情况下是错误的。当公众接触到这些错误信息时,很容易被误导,从而影响他们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和认知。
AI技术能够低成本批量生成细节内容丰富、语言表述规范的文本,增加了内容的专业性和可信度。同时,它还能助力虚假不实的图片和音视频生成,增加信息的真实感,给网络造谣和谣言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如湖南省互联网举报中心通报,网民杨某运用AI技术将河水与杨梅果树图片拼接在一起,造成大雨涨水淹没果树的假象。逼真的画面导致部分群众信以为真,经网民广泛传播后引发恐慌情绪。这种虚假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舆情管理部门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管控。
在AI技术出现之前,网络“水军”的跟评内容由于雷同或与主题贴近度低,较容易被识别。但AI技术能低成本生成个性化、相关性高的内容,使得“水军”的言论更具迷惑性,增加了灌水黑产的防治难度。例如,一些企业为了提升自身产品的口碑或者打压竞争对手,可能会雇佣“水军”利用AI生成大量虚假好评或差评,扰乱市场的正常舆论环境,给舆情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
智能推荐算法的普及应用,使得用户更容易接收到符合自己兴趣和观点的信息。而AI生成内容的大量涌入,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群体的信息茧房效应,强化刻板印象和偏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4)》指出,AI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潜移默化地影响未成年人的认知。当未成年人长期处于信息茧房中,他们接触到的信息变得单一和片面,不利于其全面、客观地认识世界,也给舆情管理带来了挑战,因为不同群体之间的信息隔阂可能会导致舆情的极化和对立。
公众在面对AI生成内容时,应保持警惕性和怀疑态度,避免轻易相信未经核实的信息。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或专门工具(如反向图片搜索)核实信息真伪,对比原始资料。同时,公众应树立正确的信息消费观念,优先选择权威媒体或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或通过参与网络社区讨论,借助多方观点验证信息的真实性。此外,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学习逻辑推理、事实核查方法,有助于提升信息分析能力。家长也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育,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信息观,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
可以“以AI对抗AI”,利用AI技术在谣言识别、路径追踪、自动化辟谣等方面的优势,为网络谣言治理提供新工具。AI生成平台应完善内容标识机制,并与互联网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实时进行数据比对和预警。开发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视频识别工具,帮助用户快速检测AI生成或篡改的内容。区块链技术也可用于追踪信息来源和传播路径,确保信息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相关技术平台或公司可以与学术界、开源社区合作,推动更先进的谣言检测和辟谣技术的研发,为公众提供更多选择。
平台应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信息核查,建立健全内容审核机制,提高对AI生成虚假内容的识别能力。对于明显的虚假信息,平台应及时拦截和删除,防止其进一步传播。平台应加强对用户账号的管理,对制造和传播谣言的账号采取封号、限制发布等措施,形成有效威慑。通过算法优化,减少虚假信息的推荐,并引入人工智能辅助审核系统,提高审核效率和准确性。建立用户举报机制,鼓励用户参与虚假信息的监督和举报,确保处理结果的公正性。
进一步完善法律治理体系,将科技向善确立为法律原则,并以此指导相关法律制度的设计。修订和完善现有法律条款,确保其适应技术发展需求。建立健全新技术应用的监管机制,明确监管主体、范围和手段,加强对日常风险和违法行为的监管。对于编造和传播重大谣言的行为,有关部门应及时采取法律措施,严格追究行为人的刑事或行政责任,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强大的法律威慑力。鼓励公众参与法律监督,建立举报奖励机制,激励更多人参与网络谣言治理。
加强对公众的网络素养教育,通过学校、社区、媒体等多种渠道,普及AI技术和网络谣言的危害,提高公众对虚假信息的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学校可以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传授识别虚假信息的方法和技巧。社区可以设立网络素养教育中心,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学习资源和咨询服务。媒体可以通过制作专题节目或纪录片,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对于舆情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最新技术和应对策略,提高舆情管理的专业化水平。通过教育层面的努力,帮助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信息观,避免受到信息茧房效应的影响。
四、结语
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见证了其生成内容能力的强大与广泛应用。然而,这一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在舆情管理领域。AI生成内容的便捷性和高效性,虽然为信息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也为虚假信息和谣言的滋生提供了温床。这不仅挑战了公众的认知能力,也对社会的稳定和个体的声誉构成了潜在威胁。透过这一现象,我们应深刻反思技术进步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技术的进步不应仅仅追求效率和便利,更应注重其对社会价值观和公共利益的正面引导。只有在技术发展与伦理规范、法律监管、公众认知等多方面协同并进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驾驭AI技术,使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积极力量。
北京考培基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天创科技大厦
电话:01062102099
报名:13520386067
四川考培基地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优博广场
电话:028-87333240
河南考培基地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自然资源大厦
电话:0371-61530113
福建考培基地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高新区兴联大厦
电话:18059236369
新疆考培基地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文化中心规划馆
电话:18199991222
内蒙古考培基地
地址:呼和浩特赛罕区金桥电商产业园
电话:15248127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