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也就是官宣朱孔军同志任武汉大学党委书记的次日,武大就众所瞩目的肖某瑫与杨某媛的矛盾纠纷事件进行了通报。
今年7月以来,武大引爆舆情,深陷网络舆论漩涡,引发网民强烈的情绪波澜。此次通报有助于缓解舆论对立形势,面向未来,重开新局。但是此事是一件较为典型的舆论事件,值得复盘总结。
一、武大通报背后的三个组合拳
体制内对于重大舆情是有追责机制的,就是谁引爆舆情,或者谁失去责任担当,谁就要承担后果。由此可以知道,在武大沉默的这段时间,内部的调查、责任厘清的工作其实一直在紧张进行中。
对于重大舆情事件的应对通报,尤其是复杂敏感的事件,其应对处理常常是通过多个组合拳的方式来进行的,形成多方合力,来确保事件的软着陆。武大这个事件,由于一直处于风口浪尖,是个重大舆情,考察此次通报,显然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
结合前一天新任党委书记的新闻,我们就会发现武大对于此事的通报,是几个组合拳组成的:
首先,是前一天宣布新任党委书记就任,成为事件破冰之举。
19日,武汉大学召开教师干部会议,中组部领导到会宣布中央决定,批准朱孔军同志任武汉大学党委书记。以高层的人事调整来打破了沉默,也打破武大和网络舆论之间的僵局。网民由此出现心理期待,或许事件将迎来一个契机,一个转机。
从后续结果看,武大在次日随即就推出了通报,给网民的感受,就是高层人事变动和通报之间,具有连贯性和相关性。
第二,是创造或者说利用了一个巧妙的时间窗口。
在武大发布通报的同一天,9月20日9时许,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官网发布通报:武汉中院于2025年9月17日作出二审判决:驳回杨某媛上诉,维持原判。
中院的通报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对杨某媛诉肖某瑫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一案,于2025年7月25日作出一审判决:驳回杨某媛的全部诉讼请求。杨某媛不服该判决,向武汉中院提起上诉。武汉中院经不公开开庭审理后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
这种在同一天由法院和大学分别发出通报的做法,其实可以这样理解:法院的二审结果,为武大的通报提供了法律支撑,并且创造了一个新闻窗口期,武大可以利用这个新闻窗口,顺势将最后结果通报推向社会,回应舆论诉求。整体看起来显得合情合理,水到渠成。
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为何武大在此前一直没有回应舆论关切?因为杨某媛在一审之后,提起了上诉,在二审没有结果之前,武大没有合适的理由来向社会进行通报。在二审有了结果之后,武大立即通报,这样也构成了一个逻辑链条,有助于获得网民的理解和谅解。
第三,武大基于二审结果,顺理成章地取消了对于学生肖某瑫的记过处分。
武大自7月卷入网络漩涡,主要是因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一审之后,被宣判清白的肖某瑫,随即收到了网民的同情,然后网民要求武大撤销相关的记过处分。武大由此陷入进退维谷困境,再加应对失误,就此引爆网络舆情。
但是此次二审结果也算终审结果,彻底宣告事件在法律层面,已经没有任何反转可能,武大借着尊重法律精神的理由,就此撤销处分,也就没有任何风险了。这有助于网民理解武大此前立场:如果在一审判决之后,武大随即撤销对于肖某瑫的记过处分,万一二审翻盘,那么自己将被置于更为尴尬境地。
通过对事件通报的拆解,我们就能发现,武大对于此次影响巨大的事件的应对,是以多个组合拳的联动方式进行应对的,这样有助于提高事件的合理性和权威性,也有助于在退无可退之际,取得网民的理解和信任。
这种组合拳的做法,虽然有其道理,但是从舆论的角度看,武大错过了黄金窗口期,是值得检讨的。这其实涉及到如下话题:舆论为何重要?
二、事件警示:舆论比真相更为重要
武大的这个事件,我认为可以总结为这样一个结论:舆论和真相关系密切,但是前者重要性要远远超过后者。
我们很多人认为真相更为重要,认为真相一出,如同阳光照耀,所有雾霾和猜疑都将烟消云散。但是问题在于,真相永远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里,绝大多数的人们,是不知道真相的,而且或许永远没有机会知道真相。
而舆论是属于大多数人的,是公众可以参与、可以生产、可以左右的,因此,舆论的背后是多数人,真相的背后是少数人。这使得舆论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真相。
新闻和真相,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划上等号的,但是更多的时候,而且在重大事件发生后,新闻和真相是绝难划上等号的。越是重大事件,越是勾连重大利益,那么必然就会有关键信息和情报被控制、被隐瞒,由此公众只能掌握一部分信息。新闻只是真相向外发射的无数信息中的一部分或者小部分,无数的正面、负面新闻信息,或许能够拼凑出真相的轮廓,或者真相的一个角落,但是很难拼出全貌。因为总有一部分关键的信息,会被深藏。或许多年之后,才会真相曝出。
就以武大此事来说,时隔很久,到今天才发出通报,背后必然是有很多的调查、责任厘清,乃至权力的激烈博弈的,但是这都属于真相的范畴,公众无从知道。问题在于,公众希望获得真相的希望和诉求,构成了舆论,舆论是公众情绪、情感和诉求的风向标。真相是潜于深水的暗石,而舆论是浮在水面的浮标,激烈地沉浮跳跃,搅动着公众心理,吸引着媒体的关注,共同构成了一种集体的网络压力。
网络舆论不一定就是对的,有时候一个谣言、传言、流言都可能搅动群体心理,形成一个强大的网络舆论。但是由于背后关系到一个相当规模的人群,这使得舆论具有群体动员的力量,具有影响民心向背的风险,必须要加以重视,并适当进行回应。
如果你不回应,网民就感受到被忽视、被怠慢,由此感受到愤怒,形成更大的舆论压力,终于走到必须以问责才能安抚群体情绪的地步。这种以沉默应对舆论的做法,还将导致一个心理后果,那就是即便最后通报了、和公众对话了,但是网民此前留下的负面印象,已经成为刻板印象和偏见成见,投射在涉事单位身上的灰色阴影,已经抹不去了,声誉形象已经事实上受损了。
武大有理由认为,因为二审正在进行中,尚未出现结果,学校可以保持沉默。即便校园之外的舆论呼声,如惊涛拍岸,但是这个等待法院二审结果的理由,如同围墙一般坚挺,妨碍了和公众舆论的及时沟通。这使得网络舆论渐渐出现了情绪化。
但是舆论厌恶沉默,沉默即便有理由,也会导致更大的愤怒。这使得沉默成为一种过错。武大更好的做法是什么?
其实武大的沉默和面临的网络环境,在当下具有普遍性,很多涉事单位会认为,在调查没有结果之前,没办法通报,结果常常导致和网络舆论的严重对立,公众情绪每天都在升温。其实没有结果可以通报的时候,依然是可以和舆论对话的。因为舆论厌恶沉默,并渴望对话。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其实就是回应舆论的关切。
就以武大来说,在此前完全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比如接受媒体采访、通过某个关键人物的放出信息等,来告诉公众:学校正在启动调查,但是由于事件正在进入二审,需要等待一个法律结果,到时候一定会给大家一个说法。
我想,只要有这个信息,就可以换取网民的理解和谅解,公信力不会流失更多,也为调查和通报赢得了关键的缓冲时间。
三、如何认识杨某媛“逃过”追责?
通观此次通报,撤销了对于肖某瑫的记过处分,处理一大批涉事老师,也澄清了几个不实传言。虽然通报错过了黄金窗口期,但是此次也算亡羊补牢,对于事件依然有所挽救匡扶。但是网民耿耿于怀之处,在于杨某媛似乎没有被追责。
相当多网民的愤怒情绪因杨某媛的所作所为而引发,但是看通报,她的学位保住了,也未受到处理,似乎老师们成为了替罪羊,这也是通报让网民不解困惑之处。
先说论文问题。学术是有评价标准的,而这个标准就掌握在专家教授和学术委员会的手里。研究生的论文,更多是进行学术研究方法的训练,至于其观点和结果可能会和常识有所冲突,相当部分不规范内置错误,并不妨碍论文的通过。以我对于很多答辩现场的印象,很多硕士、博士论文被答辩委员会批驳得简直一文不值,但是最后也都顺利过关毕业,这在于研究生论文主要是学术研究方法的训练,只要方法、路径是符合标准的,就可以认为达到了毕业的标准,一些细节问题也可以放过。因此,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尊重由专家教授组成的学术委员会的专业评价观点。既然他们通过反复研究,认为学位可以保留,那我们普通网民可以接受并尊重这个观点。毕竟,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是合理的。
至于网民关注的杨某媛的诬告问题,这是个极端敏感而复杂的问题,可以一起探讨一下。这需要从女性视角、文化视角和学校意识形态的顾虑说起。
从通报能够看出,学校依然是将杨某媛当做一个学生、一个受教育者来看待的,其逻辑在于,即便学生犯错,更需要追究老师和辅导员等教育者的责任。而在网民看来,杨某媛作为一个成年人,需要为自己的“诬告行为”负起责任,付出代价。
但是如果从女性的视角看,或许有不一样的观点。女性似乎更多是从自己的“性弱势地位”出发,更为关注自己的性别权益的保护问题,一旦碰到某种敏感场合、某个敏感动作,首先就会关注自己是不是被冒犯了、作为女性的权益是不是受到侵犯了,由此产生尊严被冒犯、被伤害的负面感受,一旦认定为伤害,她们就会举证、愤而举报。从多数国家的做法看,法律和社会文化都更为关注女性的感受,就以性犯罪来说,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更多是采信女性的说法,以是否违背了她的意志和意愿为金标准,这种做法似乎是仅仅采纳“一面之词”,在很多国家和社会都导致了困惑,但是这种困惑是无解的。因为这种做法的初衷,就是为了保护妇女的权益,也倒逼了男性和男性社会充分尊重女性。
从这个角度看,杨某媛从个体感受出发,认为自己受到了冒犯,于是搜集证据,进行举报,在法律伦理上面,似乎无可厚非。如果武大认为杨某媛做错了,反倒会导致后果。武大或许考虑到,其作为高等院校、文明理念的培育容器,理应在维护女性权益,树立一种文化的姿态。再从另外角度看,武大此次通报也澄清了网传因肖某瑫遭遇网暴致使其“爷爷去世”“外公成植物人”,均为不实信息。这意味着,杨某媛出于维护自身权益的做法,给肖某瑫带来的后果,或许并未如大家想象的那么严重。
当然,这样说并非是为了维护杨某媛。考虑到她的行为确实带来了后果,也给男生肖某瑫带来了一场网暴,她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否则,以其行为,可能种下性别冲突的社会风险种子。如果在相关方面的促成之下,推动杨某媛向肖某瑫表达诚恳歉意,作出一定补偿,学校也视情况剥夺她的一些荣誉,或许更能获得网民的认可。
此外,或许武大还有另外一层考虑,那就是鉴于学校已经引发了网民几番情绪波动,尤其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引爆舆情,接下来武大可能会强化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管理,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防范学校声誉形象进一步滑坡。在这种情况下,通报尽力淡化杨某媛的责任色彩,或许是为了避免引发女权文化的冲突,从而为意识形态的安全管理,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
最后,我想很多人可能会想到,经过此事,杨某媛引发了众怒,那么她走上社会之后,社会文化不会对她抱以好感。这其实也是一种道德法庭的惩罚吧。
作者:燕志华 博士
高级记者/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舆情管理顾问
北京考培基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天创科技大厦
电话:01062102099
报名:13520386067
四川考培基地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优博广场
电话:028-87333240
河南考培基地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自然资源大厦
电话:0371-61530113
福建考培基地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高新区兴联大厦
电话:18059236369
新疆考培基地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文化中心规划馆
电话:18199991222
内蒙古考培基地
地址:呼和浩特赛罕区金桥电商产业园
电话:15248127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