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数字资产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舆情报告 > 正文

中美关税战舆情反应:美国单边主义冲击全球贸易与中国反制

更新时间:2025-04-12 15:09:58点击次数:316次字号:T|T


2025年4月8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25%的关税,该措施已于美东时间4月9日凌晨0时(北京时间4月9日中午12时)正式生效。4月10日,美国白宫进一步宣布将对中国产品的额外关税上调至145%。这一系列单边主义行径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基本原则,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一、事件背景

此次美方加征关税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近年来美国对华经贸施压政策的延续。美国近年来多次以所谓"不公平贸易行为"为由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等议题这些指控均缺乏事实依据,也从未得到世贸组织等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据《纽约时报》发文称,特朗普政府此举更多是为了迎合国内选民的情绪,尤其是在制造业和农业领域的利益集团。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此次美方实施的145%关税税率创下历史新高,充分暴露其试图通过极限施压手段迫使中国让步的霸权主义思维。这种单边主义做法不仅严重破坏中美经贸关系,更将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造成系统性冲击。

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严正指出,美方此举是"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整个世界作对"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林剑强调,美方行为既违反国际经贸规则,又损害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方将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予以应对。中方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抵制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二、中方反应

(一)中方立场

中国政府始终秉持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和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原则立场。外交部明确表态,不会坐视中国人民的合法权益被剥夺,也不会容忍国际经贸规则和多边贸易体制受到破坏这一态度彰显了中国政府捍卫国家利益的决心和信心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近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毛主席发言视频,并配文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不怕挑衅,不会退缩"。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如果美方执意挑起关税战、贸易战,中方必将奉陪到底。这些表态清晰传递出中国政府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在坚决反对单边主义行为的同时,始终强调遵守国际经贸规则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性。中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例如颁布《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和《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这些举措都是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二)反制措施

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于2025年4月11日发布的公告,自2025年4月12日起,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此外,中国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组合拳"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反制力度。例如: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名单,明确禁止对其出口两用物项;正式启动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针对6家美国企业实施制裁;禁止和美国在部分关键领域合作等。

从舆论情绪来看,国内主流媒体和专家学者普遍支持政府采取的反制措施,认为这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必要之举。《人民日报》发文称:"中国始终秉持理性克制态度处理贸易摩擦,但绝不会在核心利益上妥协退让。"这种表态既展现了中国政府的坚定立场,也为公众提供了清晰的价值导向。

从深层次来看,当前的国际贸易摩擦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争夺,更是国家间综合实力和话语权的竞争。美国对中国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措施,实际上是对中国快速崛起的一种遏制手段中国通过坚决的反制措施,向世界展示了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诉诸WTO

另外,中方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起诉美方最新加征关税措施,这一举措具有重要意义。

从法律层面来看,中方此举是依据国际法基本原则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美国的加征关税措施本质上是一种违反国际贸易规则的行为,破坏了公平、公正、透明的贸易环境中方通过诉诸WTO,是在利用国际规则赋予的权利,以合法、合规的方式来应对美国的不合理举措,彰显了中方尊重国际法、遵守国际规则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从贸易秩序角度而言,中方呼吁恢复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秩序。当前,美国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行径严重冲击了全球贸易体系,使得国际贸易秩序面临严峻挑战中方提起诉讼,不仅仅是为了自身利益,更是为了维护整个国际贸易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只有在基于规则的贸易秩序下,各国才能在公平的环境中开展贸易活动,实现互利共赢

三、国际舆论

巴西总统卢拉在一次公开讲话中明确批评了美国试图通过单边主义手段颠覆全球贸易秩序的行为。他指出,美国长期以来对他国发号施令的做法已经行不通,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也破坏了国际社会对多边贸易体制的信任。卢拉特别强调,国际经贸关系不应成为大国博弈的工具,任何国家都不应"玩弄"规则以谋取自身利益。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他们认为,只有建立更加公平、包容的国际贸易体系,才能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在一场国际经济论坛上发出警告,称不应通过征收关税的方式来纠正贸易失衡。马克龙从经济学基本原理出发,指出关税措施往往会导致市场扭曲,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他强调,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结构性问题,而非单纯的贸易政策差异。因此,各国应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分歧,而不是采取单边行动。马克龙的观点反映了欧洲国家对保护主义抬头的担忧,同时也体现了对全球化进程的坚定支持。

从卢拉和马克龙的表态可以看出,当前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贸易挑战时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选择: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单边主义,强调本国优先;另一种则是以巴西、法国等国家为代表的多边主义,倡导合作共赢。这两种路径的较量不仅关乎国际贸易规则的未来走向,更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重构。

值得注意的是,单边主义的盛行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断裂、市场分割化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会反噬实施单边政策的国家本身。相比之下,多边主义路径则更注重通过协商与合作解决问题,从而为全球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四、学者观点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黎晨在近期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时指出,美国政府推行的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实际上是一种损人害己的行为。这一政策不仅无法有效提升美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反而可能加剧国内经济的"滞胀"压力。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滞胀"是指经济增长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美国通过加征关税试图保护本土产业,但这种做法会显著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推升国内物价水平。与此同时,由于关税壁垒的存在,其他国家可能会采取报复性措施,进一步限制美国商品的出口市场,最终导致美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下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在接受光明网采访时则强调,美国高科技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已经形成了高度优化的生产流程布局,这些布局是其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但是,若因政治因素被迫将生产环节迁回本土,企业将面临劳动力和技术短缺的问题。根据崔凡的分析,美国本土的劳动力成本远高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而技术工人和相关配套设施的缺乏也会进一步抬高企业的运营成本。这种迁移不仅削弱了企业的效率和灵活性,还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上升,最终转嫁给消费者,损害市场需求。

崔凡还提到,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链分工是基于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形成的,强行改变这一格局将对全球经济体系造成深远影响。例如,一些高科技产品的关键零部件依赖于特定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能力,若将其迁回美国,不仅需要巨额投资重建生产线,还可能因技术转移困难而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所以,这种逆全球化行为不仅难以实现预期目标,还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波动。

五、影响评估

(一)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查德·鲍恩在近期分析中明确指出,"对等关税"政策存在明显的规则违背问题,其行为至少在两个关键领域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其一,这种政策针对不同贸易伙伴实施差异化的关税措施,破坏了国际贸易中的非歧视性原则;其二,将税率提升至超出与成员国协商约定的上限,进一步削弱了多边贸易体系的稳定性。这一政策不仅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也对美国自身的经济发展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从经济成本的角度来看,加征关税直接导致了美国制造业生产成本的显著上升。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若对进口零部件实施额外关税,每辆美国产汽车的成本将增加4000美元这一成本的增加将不可避免地传导至消费者端,从而推高商品价格,削弱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此外,这种成本压力还可能迫使部分企业削减投资或裁员,进而对美国就业市场造成冲击

更深层次地看,这种单边主义的关税政策可能会引发其他国家的报复性措施,进一步加剧全球贸易摩擦。历史经验表明,贸易争端往往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损害所有参与方的利益对于美国而言,这不仅会削弱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还可能导致出口型企业面临更大的外部需求萎缩风险例如,美国农业和高科技产业作为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重要部门,可能因他国的反制措施而遭受重大损失

(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短期来看,美国单边关税政策对传统出口行业形成直接冲击,摩根士丹利研究显示,若关税措施全面落地,中国GDP增速可能面临1.5-2个百分点的下行压力。电子、家电、纺织等对美依赖度较高的行业在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省份首当其冲,出口订单显著收缩。不过,中国通过持续深化的市场多元化战略有效对冲了风险。有关数据表明: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从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对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占比分别提升至16.4%和47.8%;RCEP区域贸易额占比达35%,成为稳定外贸基本盘的重要缓冲带。

从产业链韧性来看,关税压力持续加速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半导体、高端装备等领域研发投入在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继续提升,关键零部件自给率也进一步提高。RCEP框架下中国与东盟中间品贸易额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中国研发+东盟组装”的新供应链模式更加稳固。内需市场依旧表现亮眼,在财政刺激和消费者信心复苏的背景下,跨境电商进口持续增长,新基建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

长期来看,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持续提升。在光伏、锂电池等战略性产业领域,中国已形成"技术标准+产能输出"的双重优势,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高达63%,展现出强大的产业竞争力。通过积极参与CPTPP、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定谈判,中国正深度参与数字经济、绿色贸易等新兴领域国际规则制定,为经济发展营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

美国单边关税虽带来短期挑战,但客观上加速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这一外部压力推动中国经济加快向创新驱动和内需主导转型,不仅培育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更通过市场多元化战略提升了应对外部风险的韧性。

(三)对供应链影响

在全球供应链的动态调整中,电池供应链的布局变化备受关注。经全球知名咨询公司艾睿铂测算,重建独立于中国的电池供应链至少需要5-8年时间和数百亿美元投入。这一数据表明,短期内全球供应链难以完全摆脱对中国市场依赖的现实。

从时间维度来看,5-8年是一个相对漫长的周期。在科技飞速发展、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的当下,如此长的时间意味着重建供应链的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技术的迭代可能会使原本规划的供应链架构在建成时就面临落后的风险;新的电池技术或许会在这期间涌现,从而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而且,在这5-8年里,市场需求也可能发生巨大变化,消费者对于电池的性能、规格等要求可能会与重建供应链时的预期大相径庭。

从资金投入角度分析,数百亿美元的巨额资金投入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企业来说都不是一笔小数目。筹集如此庞大的资金不仅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还需要考虑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效率。如果资金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进一步增加重建供应链的成本和难度。

此外,中国在电池供应链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电池制造到回收利用的各个环节。这种产业生态系统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规模上,更体现在技术积累、人才储备和产业协同效应等方面。其他国家要在短时间内复制这样的产业生态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基于艾睿铂的测算结果,可以明确得出短期内全球供应链在电池领域难以完全脱离中国市场,中国在全球电池供应链中仍将保持重要地位。

六、对策分析

(一)坚持多边主义

面对美国近年来频繁采取的单边主义措施,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中美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不仅关乎两国根本利益,更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系统性影响。但是,某些美国政客刻意将中美经贸关系曲解为"零和博弈",这种论调与客观事实严重背离。《人民日报》"钟声"专栏明确指出:"中美经贸关系的互利共赢本质不容否认",这精准揭示了双方经济的高度互补性特征,而非一方获利另一方受损。

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这一立场体现了中国对多边主义原则的坚定支持。在应对贸易摩擦的过程中,中国多次强调愿意与美方进行平等对话,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这种建设性的态度不仅有助于缓解紧张局势,也为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和复杂挑战的当下,中国积极倡导并实践开放型世界经济理念。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对外开放的决心和诚意。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也为各国企业创造了更多发展机遇。

多边主义是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的基石。面对单边主义抬头的趋势,中国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这种立场得到了众多国家的支持,表明多边主义仍然是国际社会的主流共识。

(二)强化国内政策支持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外部的不确定性,中国需要从两个关键方面强化国内政策支持。

一方面,中国需加速消费驱动转型。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指出,利用这一巨大市场参与新自由贸易秩序重塑是当务之急。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加速消费驱动转型能够增强国内市场的韧性和活力。通过挖掘国内消费潜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可以减少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消费升级,推动新兴消费业态的发展,如绿色消费、智能消费等,从而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

另一方面,应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在新的形势下,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够使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是吸引外资的关键。政府可以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政策透明度等措施,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外资的进入不仅能够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能促进国内市场的竞争,推动产业创新和升级。

(三)加强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际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各国应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共同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深化区域合作成为对冲外部不确定性的关键手段之一。例如,RCEP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为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预期的制度框架。通过加强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合作,RCEP不仅有助于提升区域经济韧性,还能有效缓解美国政策调整对中国及周边国家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

当前中美之间的关税战已远超双边贸易摩擦的范畴,其本质是对全球经济规则和秩序的一次深刻博弈。面对这一挑战,中国始终坚持在捍卫自身利益的同时,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并通过深化区域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以及推动全球经济新秩序的构建,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这种主张不仅得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支持,更凸显了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这既是应对当前全球经济挑战的必要选择,也是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结语:

这场由美国单边主义挑起的关税战,表面上是一场贸易争端,实则折射出全球化进程中的深层矛盾——当新兴力量崛起挑战传统秩序时,守成大国往往选择用对抗而非对话来维系霸权。历史一再证明,筑墙者终将孤立自己,而开放合作才是应对变革的正确姿态。中国在此次博弈中展现出的战略定力与制度韧性,不仅是对单边主义的有效制衡,更向世界证明多极化的世界容得下不同发展模式的共存共荣。

面向未来,国际社会需要超越零和思维,共同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正如产业链的深度交融无法用行政手段强行割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不应被短视的政治算计所阻碍。当贸易的壁垒终将被合作的洪流冲垮,那些今天看似不可调和的对抗或许会成为明天全球化新篇章的一个注脚……。

更多:公众号,网络舆情分析师人才评价

更多:公众号,网络舆情分析师考培基地

(编辑:网络舆情分析师人才评价)

北京考培基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天创科技大厦

电话01062102099

报名:13520386067


四川考培基地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优博广场

电话:028-87333240


河南考培基地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自然资源大厦

电话:0371-61530113


福建考培基地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高新区兴联大厦

电话:18059236369


新疆考培基地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文化中心规划馆

电话:18199991222


内蒙古考培基地

地址:呼和浩特赛罕区金桥电商产业园

电话:15248127535